八月的深圳明显的喧嚣起来,在都市笨重的壳子后面有种沉闷和漂移突如其来。灯火辉映﹑纸醉金迷似乎已经不是少数人的奢侈品,而我们这些匆忙的过客就成了“非主流”,成了边缘化的一群。有人在拾荒者的堆里碰触一团废纸,在废弃的纸浆里擦亮自己,擦亮自己的思念。思念如潮,太多匆忙的日子与我心情一样,寂寞不可名状。我守望的田园一半是熟悉的作物,我称之为农事;一半是刻骨的相思,我称之为心事,年年如今。
年华冲淡流浪者的悲歌,碾碎几页残缺的诗行,却始终不能阻挡流浪诗人的脚步,在温润的江南他隐匿在一朵小花的根茎之中,在捣衣的湘江他藏躲在一座桥的洞孔里,在燥热的深圳他栖息于热闹的安静之中。但是无论环境怎么样的变迁,不变的是一颗在泥泞的路中前进的信心,是当为缪斯摇鼓呐喊的兵,他活在诗意的世界里,他是自己的巫师。时间已经在逐渐揭示付出的意义,这个叫做李晃的行走诗人,时刻传播着诗者和诗歌的故事,他永葆创作的激情和站立的坚韧。李晃,青山﹑青春依旧在,而诗歌技艺已经“几度夕阳红”。
八月未央。深圳已经没有拆来的花。拼凑的故事天天在上演。闲聊无事,翻起《李晃抒情诗选》一书,权当解闷﹑解暑。解读者和诗人应该具有某种思力上的契合和共鸣,才能走进诗歌,走近诗人,走尽艺术。这本书里的文字似乎与生俱来带有一种魔力,形成一个巨大的磁场,把我紧紧的吸引过来,作为读者,我第一次如此被动的心甘情愿。
诗选共分四卷,每一卷都有一个标签,那是属于时代的。每个诗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写作背景,李晃经历了那么多人海沧桑,漂流浮沉,因此也就增强了他文本的叙事能力和呈现方式。诗歌从沈从文的故乡湘西开始缓缓展开。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李晃诗中有种婉约﹑细腻﹑精致而又节制的美。诗歌意象的选取在庞大的世界里进行精细的遴选,具有古典的韵致,也营造了浓烈的思乡情结,是美丽中浸透着的哀伤和忧愁,淡淡萦绕,挥之不去。诸如辽阔的星空﹑浩淼的大海﹑晶莹的晨露﹑暗淡的暮霭等,也更有幽谷的百合﹑旷野的荆棘﹑荒漠上的驼铃﹑夜幕里的钟声……《雪落湘西》一诗堪称乡土诗的优秀之作,那缕悄悄升起的乡愁恰似氤氲的水汽弥漫整个夜空,以及作者的心灵,这首诗歌也更有了席慕容“画中诗”的色彩和美感,也具备余光中《乡愁》一诗炽烈的情感和苦闷的心事。“黄昏时候,车子逼近衡阳/雪在我离家的晚上飘然而落/——下雪了!这是妹妹发来的短消息/雪落满了湘西的脊梁”雪在这里具有了非凡的象征意义和大于自然之物的内涵。游子在离家的时候雪花飘舞,是雪花的多情还是游子的无奈?是自然之情的不舍亦还是为了给故乡的脊梁添上新的嫁妆?所有的这一切在诗人心中纠缠,集结。有几分欣喜又有几多离愁,点点破碎梨花泪。最后一句“月亮之上升起一缕蓝色的乡愁”,含蓄而肆意,蓝色的乡愁在蓝色的月光上面更加凄凉,这重叠之后的色彩分明就带有了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味道,而家乡在月亮之上,在时间之上,在指尖心殇之上,成为高空悬挂的意象,也成为游子心中仰望的地方。
《忧伤的水稻》可谓一语双关,在表达上展示了诗人的智慧和技巧。把丰收喜人的金黄稻穗比喻成临盆的妇女,而自己的嫂子也正要生产,这就产生了微妙的对应与暗示关联。没人收割的稻穗迎风招展,而自己作为游子的决绝和坚韧都在诗歌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表现。《祭奠在父亲的坟墓前》是作者身为人子孝子字当头的伤感,作为一个诗人在物质上的平穷和落魄给了父亲多少的叹息与无奈,而现实就是那样残忍,自责和哀伤漫卷山坡。诗句“在天空这个蓝色火盆里/太阳是一枚渐渐烧卷的纸钱”隐喻到位﹑精准,贴切。
二卷是深圳牧羊。深圳是个现实的国度,在这里奋斗是永恒的主题,诗人是物质上的平困者,然而诗人却又是心灵上的自给自足者,绝对的清高和尊严,使得诗人的心灵开始和现实的社会产生碰撞和对接,也就催生成了诗人情感的宣泄。诗歌作为文学中最纯粹的表现形式(克罗齐语)它的“纯粹性”就表现在是诗人最心底的声音,没有杂质和掺假。在这里李晃的诗歌注重抒发个人感受和主观体验,常常借助日常琐碎的事物或景象表达最直接的﹑最干脆的信念和理想。在这里诗人颠覆传统的思维,进行逆向思维,诗歌中进入了一些“泛黄”的词语或是意象,是过去被称之为伤风败俗的,低俗的艺术。但是这个和学者梁实秋提倡的“高雅的艺术”并不是相对和悖逆的,也和徐志摩的“烂俗”有着明显的不同。诗歌首先是作者的情绪的挥发和散落,之后才是诗句的形成,词语的拼接,最后要达到的目的是反映现实社会,关照人们心灵世界,符合环境的需要。
例如《深圳阴道痉挛》里:“车车车车车……/我贴近车窗玻璃的手指/感到18岁的深圳/阴道痉挛/在喊/痛”是借助深圳这个意象表达自己的不堪和彷徨,在深圳这个物欲人流的都市被生存的压力畸变,就剩下痛。《深圳的这个冬天》里把深圳一下子描写的清楚了很多,让人直观的感受到深圳在金钱面前是如何把自己挂在墙上,充当高高在上的权利。“美丽的女郎你放心/我不是强奸犯/我眼里欲望的火焰/只与面包有关”读了让人拍案叫绝,令人沉思,在生存面前一切的原始的性欲望都是不值一提的,生存永远是第一。初读诗人的这两首作品笔者有种感觉,就是诗人突破了传统语言的束缚和樊笼,不拘泥于外在形式,更注重内在思想,以及诗歌内核的合理有机呈现。语言在这里变成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但是却呈现了更好的诗意和效果,从词语的爆破,颠覆﹑消解﹑轰炸到词语的从组﹑整合﹑扬弃﹑移花接木式的手法赋予了诗歌崭新的内涵。像《我怀里养着一只虱子》﹑《我要和深圳做爱》等。
据我了解,1912年另一个和象征派对立的诗派“俄国未来派”兴起,其中包括名声殊异的几个小团体,但以D.希尔留克和马雅可夫斯基为首的“立体未来派”最有影响,帕斯捷而纳克在早期也属于这个诗派。俄国未来派和意大利的未来派在原则上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更注重对语言的实验,宣称要给词语“消肿”,将其从繁冗的意义奴役下解放出来,已达到对词语的“直接感受”。而李晃的诗歌或许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以及新的探究方向。如《深圳地铁》里“面对深圳/这个风韵的现代女人/我爱,我恨”把深圳比喻成美妇来拥抱,来爱,来恨及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也表达了作者的焦虑和不安,这种以手薅着一把诗歌草的生活,势必会慰藉不平衡的生活状态。但是值得我们提及的是,诗人李晃的诗歌不属于“下半身”写作或是垃圾派的写作,他这种诗歌之“性”的表达不全是在形式架构上,更多的是延伸到精神层次内。也许这也和他创建的“叫春诗派”有着一定的关系吧,也许叫出一片诗意的天空是必要的。
卷三是饮马江南。在李晃的文本中江南是衔青山之秀美,携江水之柔情,江南如女子莲步轻移,衣袂飘飘,分花拂柳,娴静如花照水,一股清澈的气韵扑面而来,鼻留余香。在诗歌中江南就是个女子,有画难描雅态,无花可比芳容,我们可以看出在李晃的诗歌中对江南特殊的情感和表达方式,如果真的红颜是祸水,那么李晃就是纳者之离骚,如果说江南是美丽之娇娘,那么李晃自然要金屋藏娇,惟李晃君怜香惜玉之!在《江南印象》中“几滴忧伤的情思/滴湿了石板小巷”《江南写意》里“掬一捧带露的鸟语/灌进牧童的竹笛/小曲儿悠悠扬扬/透出芬芳留出蜜”以及《江南女孩》中的比喻等都恰到好处,好似江南真是一位风韵的少女踏着古典的旋律旖旎而来,仪态万千,风情摇曳。李晃才华横溢,在江南也仿佛真的是一个古代墨客翘楚,“白衣秀水慰情痴,思念江南梦里知。”
卷四是祖国情深。在这里面窝注意到李晃的诗歌不仅熔铸进了古典的意象和韵致,还有前卫的语言和恰当的诗歌艺术技巧手法。如《井冈翠竹》和《招魂的魔笛》都是写爱国主义的诗歌,一个歌颂祖国,一个写给汶川遇难的罹难人,而手法却不是守旧的单纯抒情,加进了现代诗歌意象和语言,使得诗歌在赞美的同时具备了前进的意识。关于艺术技巧,里尔克说过,艺术家必须具备这种熟练的技巧,才可以驾驭外在的资料,而不至于因为他们不听命令而受到“妨碍”。再者李晃的诗歌文创作还和音乐﹑绘画等其它艺术技巧相结合,进而在综合的审美把握中通过有限达到无限,达到艺术的相互贯通,和谐统一。
捧着李晃这本《李晃抒情诗选》里面有鲜为人知而别具一格的山花野草,更有在读者眼中引起注目的奇卉异葩。我感激生活让我活着,感谢诗人在让我们活着的同时享受着精神的盛宴,用他们的创作愉悦着我们的心灵感受,我向宽广的诗意,像辽阔的土地表示由始至终的感激,是它打开了我灵魂中允许缺失的一扇窗口。岁月的江河奔流不息,无数的人和事情都要化成过眼云烟,而诗人们的精粹的诗歌永远会与日月同辉。这样的光辉来自其独具的内在精神价值,李晃的这些诗歌犹如同放射性的矿物质,时刻在释放着源源不断的心智能量。
希望这个浪者,这个游子无论变换什么样的身份,走进日子的每一天都会保持新鲜的诗人的姿态,让“至善至真的美思”表现在“至善至美的时刻”。且让我们翘首以望之。
2010.7月於深圳宝安十九区
李晃,70后代表诗人,生于湖南隆回,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诗作发表于《诗刊》、《诗选刊》、《诗歌月刊》、《诗潮》、《绿风》等诗刊,其中《井冈翠竹》被中央电视台三套“电视诗歌散文”选播。著有诗集《诗侠之歌》《李晃诗选》《李晃短诗选》(英汉对照)等多部。被诗歌界誉为“诗侠”。主编民刊《深圳诗人》20年,湖南新乡土诗协会副主席。主编出版《湖南青年诗选》《深圳青年诗选》《深圳九人诗选》《深圳诗坛大检阅》四部。2015年春天开始学习写作旧体诗。供职于央企保利,客居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