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名家风采 >在等待的日子里,每天读一本诗集

在等待的日子里,每天读一本诗集

2022-05-27 23:14:59



三月一直在等待一个消息,等待的日子果然比较难过,此时大概最容易放纵自己浑浑噩噩吧。还好,这个三月我躲进了诗歌,在最焦虑的日子里,几乎每天读一本诗集。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书,三月一共看了13本书。


《我纷纷的情欲》——木心

大学刚迷上木心时买的,辗转到了现在还没看完,总是随手翻几首,这次一口气看完。诗中出现了各处地名,木心的心灵遨游世界,笔底又总是渗透着古文底蕴,奇妙的结合。


《月光落在左手上》——余秀华

对玉秀华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她的成名作《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本诗集保持了同样的水准,越看越喜欢。没有莫名其妙的修饰,多是对村庄的白描,简单,纯粹,决绝,她坦诚地说出生活的挣扎,但依然怀抱柔软的渴望。


《午夜起来听寂静》——周云蓬

周云蓬写的名副其实的是诗歌啊,他诗人和歌手的身份的双重角色让这本诗集像一本待谱曲的歌词。


《渴望之书》——莱昂纳多·科恩

嗯……我想说大多不怎么读得懂呀,这其中翻译应该是一部分因素,还有文化背景因素,这是一本“大杂烩”,多是他在禅修期间的创作,还有很多科恩的简笔,音乐之外的一个科恩。


《不要输给风雨》——宫泽贤治

宫泽贤治的诗歌与自然紧密联系,但不仅仅是抽象的景观描写,而是使用了很多科学术语。可以看到他对大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与喜爱,以及对农民以至人类的怜悯与关爱之心。


《留我花间住》——吴亦童

大学同学的诗文集,诗如其人,单纯,天真,纯粹,把日子过成诗和画。一个小女孩说着她的梦与热爱,连做梦也是浪漫意义诗派呢。


上面是三月读的诗集,下面再理一下三月读的其他书。


《老残游记》——刘鹗

“浪迹江湖,自甘淡泊,侠肝义肠”可以概括老残的一生。主要写清朝末年游医老残行走江湖的经历,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状况与百姓疾苦,老残一路行侠仗义,尽自己的努力救百姓于水火。


《世界:半个世纪的行走与写作》——简·莫里斯

莫里斯对自己1950-2000年的旅程的总结,真正的走遍世界各国,心向往之。她选择每个年代里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篇幅虽短,但把握了每个城市的精髓,她像写人一样写城市,每个城市在她笔下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惭愧的是,她描写了好几十个城市,看着看着就晕头转向,就像一下子认识几十个人,无法马上熟知每个人的性格,还需要从更多方面分别了解。


《深海:探索寂静的未知》——詹姆斯·内斯特

这是一本关于自由潜水的书。我对这方面没什么兴趣,但是的确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刷新了对人类潜能的认知,自由潜水者可以不用任何装备,一口气潜入数百米的海下。这是一项突破人类极限的运动,当然会有人在过程中丧命,但是这也阻挡不了他们对于更深入海洋的渴望。


《讲述一个故事有五百万种方式》——柴春芽

柴春芽关于写作的七堂课,看得津津有味,不是技术论,可以称之为思想论吧。就用他自己的话总结吧:“坚信你的写作天赋源于那个绝对唯一存在的恩赐。首先做一个品性高洁的人,否则,上帝会褫夺你的天赋。像运动员一样把写作技艺的训练当成每日的功课。像军人一样自律,开始每天的工作。不要信任灵感,而要坚守勤奋。不要依赖酒精、尼古丁和致幻剂,而要凭借健身。写作是一场持久的,要的是一副好身材。”不止适用于写作吧?


《树上的男爵》——卡尔维诺

故事性很强的小说,让我一晚上停不下来,一口气读完了。对家庭倔强的反抗,让一个12岁的男孩爬上了树,并决定再也不下来,他在树上生老病死,坚决履行着自己的决心。虽然在树上,但他与土地联系反而更紧密了。


《阿莱夫》——博尔赫斯

我想说,我几乎没有勇气看博尔赫斯其他的书了。真的,我觉得我看他的每一篇文章都需要配合详细的导读才行……博尔赫斯没有错,错的是我,只有我首先成为有能力的读者,才能与他的文章产生共鸣。


《铁道银河之夜》——宫泽贤治

书的介绍是青少年读物,但我觉得即使现在的我看也关系,说是成人童话更合适。想象力真的很奇特,很简单但又很有哲理。不管是宫泽贤治的诗还是童话,其思想都都与他的实际一致,“为了最该获得幸福的人们,一定要努力”,“没有全人类的幸福,就不可能有个人的幸福”。


虽然三月看了这么些书,但其实可以更努力的。有的看得津津有味,有的一头雾水,但是,即使只有只言片语的共鸣与领悟,那也不算白读。况且,读不懂的内容告诉我:“看到了吧,这世界上你不懂的太多啦,要更努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