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翻朋友圈看到小x更新的动态,办公室总会有这样此起彼伏的声音。
“小x今天又去美容院了” "听说她又要准备出国旅游了”
这要是搁在小x创业之前一定是这样的
“小x你今天的衣服真好看给个链接呗”、“你看看这件也挺好看的”、“我购物车快满了”……
那个时候小x总是边甩链接边吐槽:
“哎,这个月信用卡又要刷爆了。”
边说着叹了口气犹豫了下,还是把跟同事一起看中的羽绒服加进了购物车。
反正也不差这一笔了。
上学时,小x就是个“月光族”。
父母前脚刚打生活费,后脚就能被她花了个精光。
我们总爱说她是“败家娘们”谁娶了谁倒霉。
她总安慰自己说:“没关系,等工作后肯定能存下来钱。”
所以毕业前,她信誓旦旦地给定下目标:工作后,一年至少存一万。
一年过后,小x打开账单,在群里分享双十一剁手的战绩绝望说:
“距离实现目标,还差两万。”
那个时候存款什么的,好像在小x这样的人身上是不存在的。
独自一人在异乡打拼,水电、房租、押金,每次发完工资还没捂热,兜里的钱都所剩无几。
剩下的工资微薄得可怜,吃一次超过20元的午餐都会心疼。
购物车里的东西堆了一坨,只能看着它们一一失效下架。
曾经的豪言壮志,却被没有存款的现实打败,穿了两年的过时外套下了好几次狠心都没舍得买。
一有放假机会,同学同事赶着集结婚,各种人际来往的“红色炸弹”让人心惊肉跳。
没脸继续向家里伸手要钱,只能咬咬牙,第一次打开了花呗,开通了信用卡。
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小孩子才月光,成年人都是欠债。”
小x说:“上学的时候没感觉,长大后才真正get到这句话的精髓。”
慢慢地,感到沮丧,失望。
刚踏入成年人的世界没多久,就被花呗还款的提醒当头一棒敲醒了。
都以为这样的日子会随着年龄和收入的增长,情况会好一些。
但每天过着重复生活更加省吃俭用的小x依然穿着两年前的羽绒服。
天生乐天派的小x总说:“还钱也不难,这个月额度超支了没关系,分期就可以了。而且,下个月工资也马上就到了,很快就能补上这个漏洞嘛。”
然后下个月,再次超支,继续指望花呗的额度度日。
欠债的危机感,很快就被收快递的满足感掩盖了。
“花吧。”
“每次点击付款的时候,我都会犹豫一下。”
于是,她一边花钱如流水,一边焦虑如山倒,然后在每次还款日前,哀嚎不止。
到后来也许是厌倦了这样的生活,或者说她发现自己仍然深陷贫穷深渊,一无所得,某一刻突然察觉到——
原来对自己欲望的掌控力,竟如此之差。
只能陷入“贷-还-再贷”和“拆东墙补西墙”一次次地死循环中。
以至于现在连还也还不上了。
让人不得不接受的现实是——
个人资产,早就成为他人衡量我们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
而尴尬的是,处在二十几岁的我们。
比上,大部分的80后的早已稳定下来。
比下,拥有巨额存款,早早就开始用SKII、Lamer等贵妇牌护肤品的00后,也开始碾压90后了。
即使是那些衣着光鲜亮丽、谈笑风生的青年才俊,背地里,还是会悄悄为这个月的信用卡账单发愁。
因为没钱,我们困于焦虑紧迫和沮丧之中,除了努力,除了创业,别无出路。
就好像一夜间成长,习惯花钱大手大脚的小x。
毅然决然,贷款在公司附近开了一家贝克汉堡店。
看她自己忙前忙后,我们说要去帮忙。
她一一谢绝,然后穿着两年前过时的羽绒服继续认真打扫小店的每一个角落。
开业那天,我们每个人都拿到了她店里的全家桶,再忙她也没少一样。
熬过了无助与彷徨,她终于迎来了人生该有的模样。
买了车,换掉了穿了两年的羽绒服。
紧接着用手里的存款开了第二家贝克汉堡店。
她现在可以丝毫都不犹豫的清空购物车,然后笑着说:“用自己想要的刺激自己努力赚钱,最终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