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 大堤踏春
记者:上周三八妇女节及襄阳穿天节,出现十万游客逛唐城的盛况。而真正一千多年前大唐时的襄阳,春暖花开时节,人们一般最爱到哪游玩?
段明贵:唐代时襄阳人郊游踏春,最爱去的地方莫过于大堤。在陆路不发达的古时,水路交通决定了一个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襄阳地处汉水中游,这里是鄂豫和秦巴的接合部,也是北来陆路和南来水路的交会点。这一独特的地理优势,使汉水沿岸码头林立的大堤一带,成了经济文化最繁荣、最活跃的区域。当年的襄阳大堤,闻名全国,不仅吸引本地男女来此踏春游玩,而且还吸引众多客商和文人墨客到这里游览。
记者:襄阳大堤始修于何时?
段明贵:大堤始修于何时,有诸多说法。唐李隙撰《徐襄州商碑记》载:襄阳因有“汉水为灾,绕城筑土堤四十三里,岁修恒为民病。”明末清初顾炎武撰《天下郡国利病书》考:“襄阳古有《大堤曲》,是堤之设,自商周已然矣。”清初沿革地理学家顾祖禹《读史方舆记要》中的“襄阳条”说:“背负汉水,东北一带皆缘城筑堤,以防溃决,谓之大堤。汉乐府有《大堤曲》谓此也。”这些记载表明,早在商周时,襄阳已有大堤。到了唐朝时,襄阳的大堤一带已经很繁荣了。
记者:唐代哪些诗人描写过襄阳大堤?
段明贵:唐代描写过大堤的诗人不少,襄阳本土诗人孟浩然就描写过大堤。孟浩然住在汉水边,他到大堤,无论走水路还是走旱路,都十分便利。在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孟浩然到大堤游玩,因为好友万七在外地,不能同行,就即兴写下《大堤行寄万七》一首,寄给朋友。这首诗的大意是:大堤真是一个游览玩乐的好去处,到这里来的人熙熙攘攘,车水马龙,摩肩接踵。每年的二三月间,青草萌生,树木发芽,人们都走出城,来到大堤上踏青游乐。那些有钱有势人家的子弟手里拿着打鸟的珠弹,而那些娇羞的女孩子为怜惜罗袜,提起裙摆,踮起脚尖行走。如今不能与你在大堤上携手同行,那江边的春花是为谁而开放呢?
这首诗用精炼而生动的笔墨,描写了大堤踏春的热闹场景。这种热闹的场景,勾起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在诗人看来,有了快乐是应该与朋友分享的。朋友不在,连鲜花盛开也显得没有多少意思了。
记者:诗中描写的大堤具体指哪一段?
段明贵:在襄阳人的记忆里,常把大堤和老龙堤等同。其实,从万山到襄阳长门的老龙堤,只是大堤的一段。《湖广志》载:“大堤东临汉江,西自万山,经檀溪、土门、白龙、东津渡,绕城北老龙堤,复至万山之麓,周围四十余里。”从这一记载可知,襄阳古时的大堤,是从万山绕城南到东津渡,再由东津渡绕城北到万山共四十里的环形堤。古诗中写的大堤,不只是大堤的某一段,而是沿这个环形长堤一带的襄阳城区。
春光明媚 载歌载舞
古人踏春图(资料图片)
记者:唐代的襄阳,青年男女除了在大堤之上游玩踏春,还有什么民俗活动?
段明贵:唐代还有大堤上年轻女子夜晚聚会以求伴侣的习俗,刘禹锡的《踏歌行》就记录下这一风俗:春光明媚的日子,月亮从大堤上升起。踏着月光,年轻的女子在大堤上结伴而行。把所有好听的歌都唱完了,还不见心上人出现,火红的晚霞把树影映在大堤上,鹧鸪那撩人的叫声从树林中传来。穿过桃林,穿过柳荫,在灯下化好妆,再次来到大堤上,沐浴着月光唱起歌来。
记者:从刘禹锡的《踏歌行》中我们还能读出什么?
段明贵:任继愈主编的《中国古代舞蹈》,在“隋唐舞俗”中有一段很有趣的记载:唐代民间有一种重大的歌舞活动叫“踏歌”,人们手牵着手,踏地击节,边跳边唱,即兴填词,常常夜以继日,通宵达旦,这很有点像我们今天的广场舞。刘禹锡的《踏歌行》,正说明当时“广场舞”的盛况,只不过,襄阳当时跳“广场舞”的地方,不是在广场,而是在汉水边的大堤。刘禹锡在诗中非常生动地记载了当时的场面。
记者:《踏歌行》中是怎么描绘大唐襄阳“广场舞”的?
段明贵:那时,月光下的大堤成了女子们跳“广场舞”的舞台。当时的“广场舞”,曲子可以无限重复,但歌词需现场编写,于是,这里就成了才子佳人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好地方。“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襄阳是一个文化底蕴丰厚的地方,即使是跳“广场舞”时即兴创作的新词,也仍然具有一定水平,大家一首接一首地唱个不停,此起彼伏,那些边唱边舞的女子,舒展衣袖,摇动鬟发,沉浸在快乐之中,什么风吹,什么露湿,全都不管它了。“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不知不觉,月落西山,鸟声啼鸣,早上出来的孩子,可以在跳“广场舞”的地方,拾到从跳舞者脸上抖落的金的、银的、红的、黄的以及绿色的花饰。“自从雪里唱新曲,直至三春花尽时。”大堤上的这种“广场舞”,绝非一朝一夕,持续的时间非常长久,早在下雪时就已开始,一直延续到正月孟春、二月仲春和三月季春。也就是说,整个春天,都是大堤上跳“广场舞”的季节。
记者:您怎么看待大唐襄阳“广场舞”这种文化现象?
段明贵:现在的广场舞和唐代的“广场舞”有很大区别,跳舞的地点、参加的对象、所唱的曲子以及舞蹈的形式,都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它仍旧是民间的、大众的、户外的、自由自在的娱乐形式。我曾想,如果我们的文艺工作者能对唐代的“广场舞”——“踏歌”进行研究,把刘禹锡的《踏歌行》谱成广场舞曲,那么,襄阳今天的广场舞,一定会别具风格、自成特色,成为襄阳文化的一道风景。
结束语:汉水从襄阳穿城而过。这水,给襄阳带来繁盛和荣耀,使它成为古时的“南船北马”之地。古代的大堤,是襄阳经济文化最繁荣、对外交流最活跃的地方,因此,襄阳大堤不仅在唐代,在历代诗人的笔下,都成了竞相歌咏的对象,以至产生了《大堤曲》这类乐府诗歌。关于这个话题,下期我们再续。 (全媒体记者王涛整理)
大堤行寄万七
唐·孟浩然
大堤行乐处,车马相驰突。
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
王孙挟珠弹,游女矜罗袜。
携手今莫同,江花为谁发。
踏歌行
唐·刘禹锡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
桃蹊柳陌好经过,灯下妆成月下歌。
为是襄王故宫地,至今犹自细腰多。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日暮江头闻竹枝,南人行乐北人悲。
自从雪里唱新曲,直至三春花尽时。
图文:据《襄阳晚报》
责编:玉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