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蔬十咏·萝卜》
(宋)刘子翚
密壤深根蒂,风霜已饱经。
如何纯白质,近蒂染微青。
一看见萝卜
就想起传说中的人参和何首乌
我相信萝卜也一定能够在月光下行走
它勾搂着腰的身子
疙疙瘩瘩的皮肤
多像我那饱经沧桑的父亲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萝卜是再普通不过的一种蔬菜。但在诗人亦或画面眼中,萝卜不是俗物。齐白石画虾为一绝,但是他笔下的萝卜也呈现出了别样的艺术美。
俗物萝卜在诗中画里展现的更多的是一种朴实谦虚、自信自强的精神。它埋于土中,饱经风霜,却质地如玉,极具营养价值。有谚语云:“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萝卜进城,药铺关门”。
在璜山镇,年三十吃缠刀萝卜块是大成庑徐氏的一条家规,至今已有五百年历史。相传明洪武年间,道礼公从东阳迁至大成庑(现徐家坞村),家徒四壁,靠卖柴度日,有一年三十夜,买了米后身无分文,平时全家人从未荤腥进口,年三十总想弄点猪肉让孩子们一饱口福,下午到肉店去看,老板已外出,道礼公跟帮工说相要赊点肉过年,帮工面色难看,不敢做主,又看其可怜难以回绝,于是捡了一些零碎肉赊给道礼公。没想家里肉快烧熟时肉店老板赶到要钱,出言“要么还钱,要么还肉”。不管道礼公夫妻如何含泪求情,老板毫无情面,最后老板揭开锅盖拿了走。不懂事的孩子见肉被拿走嚎啕大哭。邻居老太得知此事,捧来一碗酱,对太婆耳语几句后便回,于是太婆一面哄孩子,一面把萝卜切成缠刀块,用锅里的肉汤加上酱,做成红烧缠刀萝卜块,装了满满两碗,和孩子们一起吃团圆饭。孩子们平时口不沾油水,能吃到肉汤烧的缠刀萝卜块,都抢着吃,并齐口称赞这“肉”味道真好,夫妻俩只能把苦水往肚里咽,有苦难言。后来,道礼公夫妻辛勤劳动,勤俭持家,家境一天天好起来。从此以后,年三十夜吃团圆饭,必烧红烧缠刀萝卜块。太婆临终前告诫子孙,必须勤俭持家,富日子当穷日子过,并立下一条家规:“年三十夜吃团圆饭时,桌上必须要有红烧缠刀萝卜块。”此家规迄今不废。
小小的萝卜块,折射出的是“艰苦奋斗,穷则思变,富时不忘穷时苦”的家规家训。
如今,徐家坞村依托丰富的毛竹资源和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展示“竹文化”,发展乡村旅游,正是秉承了毛竹顽强不息、弯而不折的精神,也是徐氏家规家训的最好诠释。
无独有偶,诸暨中学的前身——诸暨县立简易师范学校择璜山镇和平村延庆寺为校址,当时正直抗战时期,全校九级十班450名学生过着“今天青菜萝卜,明日萝卜青菜,调换次序来补色味单调”的艰苦生活,然秉一盏油灯,日耕夜读,这里出来的学生,秉承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奔走在革命道路上。
1943年诸暨县立简易师范学校旧址
旧址门口见证历史的大树
......
来源:璜山镇 | 供稿:翁嘉越
审核:朱锋英
责任编辑:侯雯雯
转载请注明出处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