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名曲赏析 >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变的只有人

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变的只有人

2022-03-05 01:42:38



月亮,似乎一直以来就是一个能够引发人们无限遐想的星球。工业革命之后,月亮更是成为了天文极客的挚爱,科幻小说由此勃兴,科幻电影由此生发,月亮摇身一变,从优美动人的月神塞勒涅斯变成了人类野心的实验场。在这之中,一部小说,以及由这部小说改编的四部电影,就在无意之间成为了人类探索月球的坐标系,成为了人类了解自身的里程碑,也成为了整整一部电影史。


应该说,早在科幻电影诞生之前,人类对月球的好奇心和探索月球的渴望就已经到达了高点。1901年,与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齐名的英国小说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便凭借《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把月球科幻推到了世界瞩目的地位上。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世界上第一部科幻片——《月球旅行记》(1902)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影片虽然只有14分钟,但这样一部作品在当时无论是规模和题材上讲也都足可以称得上是“史诗巨作”了。导演乔治·梅里埃将凡尔纳的作品《从地球到月球》中的部分创意与前述的《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中登月后的段落融合在一起,史无前例地制作出一个个极富创造力的场景和奇观。就算以现在的眼光看,梅里埃的这部作品仍然具有超强的想象力,其布景的精细程度、剪接手法的创造性运用、剧情当中对悬念和节奏的把控,都足以让现代人为之瞠目。1993年,失传已久手绘彩色版本的发现几乎再次把现代电影工业流水线上制作出来的科幻电影一顿“吊打”,而此时距离影片问世已经过去九十年之久。


《月球旅行记》



无论是对观众还是对影片本身,《月球旅行记》的“回归”都是影史上不容忽视的大事和幸事。然而,为数不少的重量级影片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藏入了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甚至永远消失了。比如,同样改编自小说《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的同名英国影片在1919年上映之后不久便彻底失传,至今也未能找到。2010年8月,英国电影协会将该影片列入了“75部最想找到的影片”之中,可惜仍然无济于事。从该片仅存的故事大纲看,这部影片不仅描绘了投机商人白德福特与科学家卡福尔登上月球的故事,还揉入了一段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从而把科幻、爱情和阴谋悬疑等诸多元素融为一体,而这也无疑比梅里埃时期影片的剧情又前进了一大步。


有趣的是,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美苏冷战的加剧,登月已经变得不再遥不可及,人们也越来越不能满足于单纯的科学幻想。于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再度成为了电影改编的绝佳对象。1964年,纳森·朱兰执导了同名影片《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与19版类似,64版也在剧情当中加入了一名女性角色,使得整部影片从单纯的科幻变成了一部噱头满满的科幻-爱情片。不过,64版最引人注意,同时也最具野心的部分还是该片的视觉特效。该片的特效师雷·哈里豪森在国内或许鲜为人知,但他的崇拜者却个个都对电影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这其中包括《星球大战》及其三部前传的导演乔治·卢卡斯、《泰坦尼克号》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指环王》三部曲导演彼得·杰克逊,以及《E.T.外星人》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等等。他创造出的效果,无论是飞离地球、地下洞穴还是人虫大战都具有极高的可信度,让人过目不忘,甚至和四年之后的《2001太空漫游》不相上下。考虑到人类第一次登月成功还是在五年之后的1969年,《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所幻想的种种事物更是成为了神奇的预言,比如影片开头呈现的登月舱及其着陆的场景,几乎是与阿波罗11号分毫不差。更吊诡的是,影片似乎早就料到了阿姆斯特朗的“人类一小步”将成为全球瞩目的标志性画面和符号,于是镜头在宇航员落地的那一瞬间之后便干脆地切到了世界各地欢呼的场景。


1964年版《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64版也是现存的第一个将物体反重力运动呈现在银幕上的版本。在作者的想象当中,只要在任何物体的表面涂上一层“卡福利特”(cavorite),该物体就能够违反重力升入太空。于是,太空舱便在“卡福利特”的作用下降落在了月球的表面,又在卡福利特的作用下回到了地球。事实上,原著的作者赫伯特·乔治·威尔斯早年就是在一所师范学校里学习了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天文学和生物学,而他的生物学老师,正是当时著名的进化论倡导者赫胥黎。所有这些知识都对其科幻观念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高度理性中发展出的浪漫假想也成为其作品当中不可或缺的质素。


此外,64版也是第一个客观展现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科学促进工商业发展和有意识地展现资本重要性的版本。本片并没有像原著中那样让白德福特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直接跟随卡福尔踏上旅程,而是让他在“有利可图”的理念之中非法卖掉了自己租下的房子,而后又把卖房得来的钱全部投入了卡福尔的科学研究中。由此可见,虽然是在对同一原著进行改编,64年的这部作品实际上把这个故事放入了更深、更广的历史背景之中,这一方面为人物提供了更加可信的动因,另一方面也表征了六十年代冷战白热化时期意识形态和社科理论的构建和发展。


新世纪以来,月球已经越来越不能引发人们对科技和外太空生物的联想了,尤其是大国探测器纷纷登陆之后,月球似乎已经成为了人类的“囊中之物”。然而,作为文学作品,《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却仍然具有深厚的艺术价值和当今作者无法企及的想象力,其中甚至仍旧保存着人类无法解答的科学难题,这大概也是人们不断将其视觉化、不断开发其商业价值并不断挖掘其内涵宝藏的重要原因。


2010年,由达蒙·托马斯执导的影片《登月先锋》便再次把这部科幻小说搬上银幕。相较于前三次,《登月先锋》少了一份电影编导的自我发挥,多了一点复古和怀旧的仰慕之情。全片砍去了之前所有版本当中出现的枝枝杈杈,只留下白德福特和卡福尔两个主要角色;在影片结尾,留在月球上的卡福尔由于向月球人透露了过多关于地球上战争的细节而被迫参与到月球人准备“先下手为强”消灭地球人的计划之中,最终为了保护地球人将其制造出来的“卡福利特”全部倾入月球土壤,消耗了月球人赖以生存的全部空气,彻底毁灭了月球文明。这样的剧情既是对原著的忠实,,就愈有扩张和交流的欲望和能力;然而愈有这样的欲望和能力,却反过来愈害怕类似《三体》中所谓的“黑暗森林法则”和歌者文明的生效。


2010年《登月先锋》



好在,《登月先锋》中提到的月球人只是一个比人类更为低级的物种,卡福尔几乎也只是像歌者文明扔出二向箔一样消灭了月球人。不过恐惧却因此留存了下来——就在阿姆斯特朗登月地点百米之外,一个月球人躲在岩石后面,嘴里发出嘶嘶的声音。其实,几千、几万甚至数亿年以来,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只不过人自己变了,在“自知其无知”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了。又或者,彼时的人们惟愿“人长久”,现在也是,只不过不是同一个长久了罢。


-END-


我们已经开通评论功能,欢迎在页面下方写下你对本文的看法!期待看到大家的精彩评论!




关键词回复

关注北青艺评的前提下,回复下方红字可以查看8月精选内容



聂隐娘

口碑呈两极,读者,你怎么看?

刘若英

刘若英,去找个好点的枪手吧


刘慈欣

大刘得奖,为啥没人骂?


中元节

那些美丽的女鬼们


赫本

奥黛丽·赫本为什么魅力恒久远?


综艺

《偶像来了》全面向电视综艺的保守方向退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