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每晚古典音乐会
“我期待着音乐的自由”
——德彪西
猫与德彪西
——印象派的光与影,以及独立意识“我要在文学无能为力的地方开始音乐”丨德彪西为何创作《大海》?
特立独行,卓尔不群,孤僻、沉默、骄傲、敏锐而审视……一双幽幽的眼睛。智慧而神秘的精灵轻轻走到面前,世界的视角开始倾斜——比声音更赤裸,更接近真实本身。那流淌出的既优雅又粗砺,既激扬又无情的灵魂——那些光与影的瞬间,被定格——就这样,德彪西把打开的另一个真实的世界,带到我们的面前。一切都猝不及防,一切固有的秩序都崩塌了,我们惊讶于——原来所有的真和美,竟然离我们如此相近。
克罗德·德彪西(Claude Debussy ,1862-1918),杰出的法国作曲家。他的相貌奇特,有点儿像猫——而可能,物以类聚的法则,德彪西的身边常有猫相伴,它们和他彼此有各自的领域,互不相干,而在不想独享寂寞的时候,就从角落里轻轻走来,蹭蹭他的裤脚。他们——德彪西和猫们——都是出世者,哲学家。他们喜怒无形,是内心高贵而表面淡漠的懒散者。他们是尖锐和敏感的,脸色苍白的,落魄的。但在此刻,假如有一只让他可以感知到生命鲜活的猎物踯躅着走近,他会毫不犹豫的扑上去,用整个生命的热切和激情,用整个灵魂,来吞噬。是的,他活着,他就存在着。
德彪西的《大海》,是几乎可以涵盖他所有特质的作品——如果《意象集》中的第一集第一首《水中倒影》是看到了德彪西的千变万化的光影,流动及随心所欲的自由的话,那么在这部《大海》里他加入了更多的元素——神秘主义和神性,以及那种无法言说的诗意。德彪西不能满足于仅仅唯美和高雅的审美和传承,他需要打破常规,直接抓住事物的内核——像是捕食中,肉食动物的捕猎手法,一蹴而就,一口咬断猎物的喉管。也许在当世,没有真正懂得他作品的人——他的超前觉悟带给他荒凉和绝对的孤寂。也因此,他留给后来的人们无比丰沛的想象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德彪西的《大海》是受到日本版画家北齐的作品《神奈川冲浪里》很多影响,北齐版画中浮现的大海唤醒了德彪西胸中一直以来涌动的不安的情愫,碰撞在一起,灵感如烟花那样四溅——它们变成了不朽的音符。——“我要在文学无能为力的地方开始音乐”丨德彪西为何创作《大海》?
由于他的不安分的内心,不能忍受刻板和一成不变,所以对奏鸣曲这种传统结构的表现形式不屑一顾,他的任何作品中都不存在奏鸣曲这一形式。他喜欢将片断式客体印象以自由的方式呈现,创作出一种并列镶嵌式的结构,就像始终变化而不会重复的万花筒那样——永远是新鲜的,而内核又是不变的。也因此他的结构会显得有点散乱;他不关心乐曲发展中的逻辑性和因果关系。当他来了兴致还要即兴的表达一下,这更显示出他的自由意识。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主题和他要表达的音乐的灵魂服务的——德彪西的音乐结构是依靠所表现的内容及情调的相似性的。如今,这种自由意识下释放出的灵感瞬间,其实也就是现代性的宗旨——印象派的绘画创作最重要追求就是色彩及光影的那个瞬间,德彪西的印象派音乐也是如此——现在看来是多么正常的表现手法,而在当初,他想要更自由的表现出各种瞬间的印象,是颇费了好大周折的。比如,他独创的音乐的表现方式——如弦乐器拨奏拉奏的同时出现,靠近指板演奏与靠近琴码演奏,泛音奏法,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的声部交错等,以及,铜管乐器的轻奏法等等,他还巧妙的运用钢琴的踏板,使得音乐变成具有魔力的精灵。
德彪西尝试新的音乐方式之二,是以诗谱曲。根据马拉美的同名诗歌,他创作了管弦乐序曲《牧神午后》,还根据比利时诗人梅特林克的同名戏剧创作了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现代音乐是被德彪西唤醒的。”(法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皮埃尔"布莱兹)马拉美的那首原诗,就是典型的象征主义风格,——德彪西丨“古典诗歌有自己的生命。”
德彪西是天生叛逆者,他有着和平常人不同的视角和敏锐,他喜欢质疑和审视所谓的经典和权威,只有那些真正的触及心灵的东西,才能够驯服他。他是一个真正的贵族,宁缺勿滥。也是一个容易忘记苦涩的人。他经常被一些非常纯粹的、美好的东西打动,沉浸在那美好之中,并把它们用音乐呈现出来。他喜欢在音乐中使用隐喻、暗示的手法,喜欢异国情调,也喜欢神秘微妙和难以捉摸的感受,而正是这些感受,离真理很近。谁能知道人人都是可以泄露秘密的人——有关天国的秘密,不要全部的打开……
他的特殊独创性还表现在《夜曲》中的第三首《海妖》里:他在乐队中加入了八个女高音和八个女次高音的组合,没有歌词,甚至没有指明哼唱什么元音,要求她们随心所欲的发音,只把女声当作了一种特殊的乐器。这些美妙的声音和乐队融合,如天籁之音,那是完全的属于自然和人类的珍宝。的确,人们直接联想到海妖那摄魂夺魄的声音了。乐曲中这种毫无歌唱性的音调,也让女歌唱家们无所适从。她们觉得自己不仅是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的,还是单簧管和圆号。而女高音唱出的主题,具有线条平静移动和连续切分节奏的特征,永不休止的贯穿了全曲。它的连绵和微微的跌宕起伏,都是因为加入了那种特殊的人类的声音。而演出结束后,对于《海妖》的评价,却是毁誉参半的。有人说这是德彪西极不成功的作品,有人极度赞叹的说——从来没有过,从来没有过这么大的才气,从来没有过这么深深的沁入心脾,这么不同凡响的趣味!”
德彪西的乐曲几乎都有标题,但这并不表示他有意创作标题音乐,他排斥叙述,而直抒胸臆,凝固瞬间的那个画面。他的音乐暗示、记忆、象征,而从不明白的指出。德彪西曾说:“我最鄙夷那些唯唯诺诺企图制造意义的音乐”。他那独特个性的光辉,热切的向往,使他在音乐中注入了跳荡。
德彪西说:“我期待着音乐的自由。”
这一切,都在严肃的说明,德彪西对待音乐的痴心,对待创作的谨慎和勇敢。德彪西的“梦幻世界”让音乐穿上了色彩。《版画》、《欢乐岛》、《意象集》和《二十四首前奏曲》等都是他那印象主义的华美乐章。在“新艺术运动”的几年后,独自一人用敲击钢琴琴键的手,“敲开了二十世纪大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写过一些对遭受苦难的人民寄予同情的作品,创作风格也有所改变。此时他已患癌症,后来于1918年德国进攻巴黎时去世。
这个可爱的浪子,性情中人,独自一人把音乐带入了二十世纪。他平生最不屑的形而上学的僵死的标本美学保持者,是他天生的敌人。他一直保持孤立醒世的理性,内心怀揣巨大的热情和永远的不满足,一次再次的打破了“不许变革、不许超越。”还原了艺术的真谛——新陈代谢,永如流水不腐。
*本文原载《大观周刊》;往期德彪西:1、古典音乐的德法之争丨十九世纪法国音乐是如何冲破德国音乐束缚的?民族乐派的兴起使法国成了新潮潮音乐的先锋,并引领了整个欧洲音乐;2、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与德彪西《月光》分析比较;3、亲爱的,音乐是用音符写出来的,而不是思想丨德彪西丨马拉美丨《牧神午后》;4、现代西方音乐的德法之争丨德彪西、马拉美与巴黎的悠闲丨“萨蒂之所以重要在于他引导法国新一代作曲家摆脱处于瓦格纳影响下的印象主义”;5、傅聪谈德彪西《平原上的风》丨“我是不赞成米开兰杰利的弹法,他不懂这个深刻的意义,他是钢琴弹得好得不得了。”;6、印象主义特征在德彪西作品中的体现丨“他把20世纪的音乐与19世纪分开,这与贝多芬把19世纪音乐与18世纪分开的功绩一样伟大!” 7、演奏德彪西钢琴组曲《版画集》需要注意的地方丨如何更好地体现薄雾般的朦胧效果?8、如何演奏德彪西钢琴练习曲丨要具有控制音色微妙变化的能力,使音乐在手指的抚摸下自然地流淌出来,让手指融化在音乐之中而非敲击键盘;9、浅析德彪西在作品创作中的音乐语言丨他既不盲目的继承也不恪守古老规律的束缚,凡是值得吸收的,他都再次塑造,使其和自己个性融为一体;10、德彪西前奏曲《帆》的节奏分析丨理解德彪西,不能忽视其独具匠心的节奏!11、演奏德彪西《12首钢琴练习曲》要注意的地方? 12、德彪西:“送给我可爱的小秀秀”丨如何演奏《小牧童》? 13、心疼女儿练琴枯燥,德彪西写了这首作品丨如何演奏《博士》练习曲?14、德彪西早期印象派风格的大胆尝试丨如何演奏《贝加莫组曲》?15、这是印象派时期唯一出版成集的练习曲丨德彪西《钢琴练习曲》独特创作风格探究;16、 演奏德彪西钢琴作品该如何触键?17、训练琶音,请选择德彪西《为复合琶音而作》的钢琴练习曲;18、“我的作品不是革命”丨拉威尔《水的嬉戏》与德彪西《水中倒影》的比较聆听;19、“音乐中的德彪西主义与绘画中的印象主义和诗歌中的象征主义是同义词!” 20、德彪西之前,从未有人用钢琴语言描述如此陌生的世界丨米开朗基利弹到入神之处,他本人就不在了……21、德彪西百年,来听他的编号100的作品《版画集》(Estampes,L.100);22、“要找个懂德彪西的男人。”;23、德彪西的音乐风格及其成因丨“我希望我能证明自贝多芬之后,交响曲形式的音乐是多么空调乏味。” 24、德彪西音乐风格导论丨从调性、音色、旋律角度看;25、听德彪西如何把“光”写进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