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稿。
什么样的东西,才能让人产生共鸣呢?
我年少时读中小学,选篇,朱自清先生的文章,大多是:
《春》、《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的秦淮河》通常选录课本。这几篇里,《荷塘月色》大概最典型,老师最爱讲,还要求背。
料来许多人都如此:少时会觉得《荷塘月色》了不起,《背影》则平淡之极;但年长后回头看,自然会觉得:《荷塘月色》单看段落,委实是华美斑斓,词汇量欠缺的孩子读来,会觉得眼花缭乱。但全篇看,略嫌堆砌,读多了,甚至会黏腻。《秦淮河》一篇,也是辞藻优美,描绘入神,但华丽得过了度。
然而《背影》,却历历在目。
《秦淮河》一篇,朱先生25岁时写的。川端康成写《伊豆的舞女》差不多也就这年纪。《荷塘月色》,28岁。
写《背影》时,朱自清先生其实也是27岁,但有了家室,题材不同,文笔立刻不同。虽然抒情上还是有些外露,但父亲著名的买橘子那段,质朴从容,词采得宜,文气流畅。
许多人是到了年纪,回头看看,才发觉《背影》的好处:买橘子,多平淡一件事;父亲爬、翻、蹲,未必以为苦,但唯其不假思索,出于自然,才动人。
人容易被真情打动,为什么呢?因为共鸣,因为每个人内心的,那点共同情怀。
共鸣可以是亲情,可以是爱。从《背影》往上倒推千年,人类的情感是共通的。
比如我常举例《木兰辞》,动人的不止是北魏民俗的记录,属于历史的专业:最动人的,还属字里行间质朴的情绪。
国有事,要从征,是为少女精忠。
父已老,替他上,是为少女孝心。
东西南北市,骏马鞍鞯长鞭,既可能是体现府兵制自措兵甲,也可以表现为少女买买买的购物欲。
这是开头,不赘述。
动人的细节是这个:
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朝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黄河黑山胡骑,已经前线啦,然而木兰念的是“爷娘唤女声”。
朝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色彩鲜明,疾若飞电。李太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也不过如此。之后十二年,更是弹指一挥间: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这三行,慷慨千古,意气纵横,至矣尽矣。几百年后,辛弃疾都忍不住致敬一个,“将军百战声名裂”。
按说功业已成,木兰已处于另一个世界了。然而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关山万里归来之后,木兰记得自己的身份是儿,要回去的是故乡。
我们读者自然不懂得关山万里多劳苦,将军百战多惨烈;我们只知道那是个陌生的木兰,然而她提醒我们,她还记得最质朴的那点东西:儿,故乡。
乡愁是什么,乡愁是一弯泓月,照着这乡与他乡。从某种意义而言,无问西东。
比如梵高,物理上的故乡荷兰,精神上的故乡,还属于日本浮世绘的华丽浓淡。
1886年,梵高处于人生低谷:开始当画家已有六年,离他去世还有四年;此前一年,父亲去世令他悲痛欲绝,此时他的画,恰与他的心情同样:灰暗,沉郁。那年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一双鞋子,一只翻着》,只有灰黑二色,就像个矿工所穿。
但四年之后他故世时,世界已经知道他著名的华丽色调了。
为什么呢?
因为1886-88年,他在巴黎,看到了日本浮世绘大宗师歌川广重的《东海道五十三次》和《江户名所百景》。从此,梵高的画日益明亮而狂放,笔触细碎,颜色狂烈,他1888年那幅著名的《向日葵》,比之于1886年的那两双灰黑色鞋子,缺少透视、短缩法和一切欧洲大师们累积起来的技巧,而尽是浮世绘式的平面、装饰性、明亮色彩和摇曳之态。
1888年2月19日,梵高离开巴黎,去了南方的阿尔勒。他一在那里安住脚跟,就给高更写信:
“我永远不会忘记初到阿尔勒之日的情感。对我来说,这里就是日本。”
那年6月5日,他写信道:“浮世绘的笔触如此之快,快到像光。这就是日本人的风貌:他们的神经更纤细,情感更直接。”那年10月,高更来了。:高更和梵高在一起画了两个月,走了;梵高失去了那只耳朵,然后继续做画,把他生命里的最后两年,燃尽在了自然里。
在看到了歌川广重后,他如是说:
“看日本浮世绘的人,该像个哲学家、聪明人似的,去丈量地球与月亮的距离吗?不;该学习俾斯麦的政略吗?不。你只该学会描绘草,然后是所有植物,然后是所有风景、所有的动物、最后是人物形象。你就做着这一切,度过一生。要做这一切,一生都还太短。你应当像画中人一样,生活在自然里,像花朵一样。”
并不是每个梵高爱好者都知道这些,但他的热情,这些对自然最质朴的热爱,体现在了他的画里,每个人的目光都将被灼热,将感受到他对自然的热爱。
生而为人,我们区别于野兽。会哭,会笑,会突然的忧郁,会莫名的感动。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情绪,这是爱与情感的外在。
对故乡的爱,对自己内心的忠诚,经历过关山万里后回归原点,发现自己最本真的热情所在。那是在你困苦时,可以疗愈你的,可以抵抗抑郁与不安的,可以历久不倦还感受到乐趣的,真正动人的所在。
如果说最近有什么可以代表爱的作品,我想,下面这支H5,你们不能错过。这是我近日来,看过最动人的一支作品。
看完之后,你会知道,为什么我愿爱有所载,愿我们都向爱而生。
点击阅读原文,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最初的情感。